《传说》这首歌词以含蓄而深沉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关于时间、记忆与永恒主题的叙事空间。歌词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如古老城墙、褪色壁画、风中低语等,构建出介于现实与虚幻之间的神秘场域,暗示着某种被岁月尘封却始终流动的集体记忆。通过"沙漏倒转的弧线""锈蚀的铜镜"等时间符号的堆叠,展现了对线性时间的反抗意识——那些被官方历史遗忘的碎片,依然在民间的口耳相传中保持温度。歌词中"谁在子夜拾起折断的箭镞"的追问,揭示出个体在宏大叙事中的微妙位置:既是历史真相的追寻者,也是新传说的缔造者。而"篝火照亮半张羊皮地图"的场景,则隐喻着人类认知的局限性,所有对永恒的追逐都注定是管中窥豹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歌词对声音意象的运用,铜铃、回声、歌谣等听觉元素构成多重叙事声部,暗示传说本身具有的流动性与可塑性。最终落在"未写完的第七个版本"的收束,巧妙解构了传统传说追求的闭环叙事,将创作过程本身升华为比固定文本更珍贵的文化基因。整首作品犹如用现代诗歌语法书写的古老咒语,在词语的间隙处埋藏着无数可能的解读路径。